近期活動

本基金會

Erwin Foundation

艾爾文基金會成立於艾爾迪亞建國後一百年,由昔葉卡派支持者募資創立。
瑪莉亞之牆奪還戰後,領略帕拉迪島情勢而逐漸成形的葉卡派,渴望徹底擺脫外部威脅和內部壓迫,實現帕拉迪島的完全自主,屬於艾爾迪亞建國路上的激進派別。縱然艾爾文‧史密斯的戰略風格與葉卡派中心人物艾連‧葉卡有所出入,其所具備的決策能力與自我犧牲的情操,以及對真相的無畏追求,都與葉卡派支持者產生巨大的共鳴,在艾爾文逝世後,其精神持續領導艾爾迪亞人從被蒙蔽和壓迫的命運中解放,邁向獨立。
本基金會亦有艾爾迪亞國皇室(前雷斯家族)投入贊助,天與地之戰期間葉卡派雖與保守派立場各異,對於艾爾文之於艾爾迪亞建國歷史的價值則一致認同。本基金會旨在過去、現在、將來,向世界傳達真相與自由的可貴。

艾爾文‧史密斯的生平

「真相揭露的那一刻,我必須在場。」

艾爾文以帕拉迪島調查兵團第十三任團長之名為後世所知,其父(佚名)作為教師,曾質疑當時牆外不存在人類一說,並推論王政藉竄改歷史對人民進行思想控制,當時年幼的艾爾文不慎將該論述流出,至父親遭到中央的迫害而亡。從此,艾爾文終其一生,都以其行動想證明父親所言為真。

追尋真相的渴望驅動艾爾文加入調查兵團,憑藉優異的決斷力及戰略佈局,曾為壁外調查生還率最高的分隊長,隨後晉升團長,以其領袖魅力廣納良才。艾爾迪亞人於帕拉迪島建國歷史上諸多名將,包含第十四任團長韓吉‧佐耶、第十五任團長阿爾敏‧亞魯雷特,士官長里維‧阿卡曼及艾爾迪亞王國皇室希斯特莉亞‧雷斯等皆出自其麾下。

「獻出心臟吧!」

在帕拉迪島牆內政治鬥爭的高峰期,艾爾文遭王政指控率領兵團叛變,並差點在首都的中央廣場(今史密斯廣場)上被公開處決,此事件象徵壓迫性政權對自由思想的打壓,而艾爾文以性命為賭注,成功推翻王政一舉亦顯示出他執著的野心。

在瑪利亞之牆奪還戰中,艾爾文身先士卒,鼓舞士兵投入棄保作戰,這場戰役成為帕拉迪島解殖過程的重要轉捩點。艾爾文放棄其畢生追求的真相,促成戰役的巨大成功,將他革命家的形象推到了最高點,「獻出心臟吧!」這一句他用以凝聚軍心的口號,在後來則被葉卡派譽為民族自決的號角。

艾爾文的一生止步於城牆,卻是
引領艾爾迪亞人解殖路上最穩紮的基石。

史密斯廣場

公共空間的政治象徵

艾爾文在世期間,帕拉迪島上的人民尚不知海的另一端有敵人的存在,廣場作為政府力量展示和控制的重要場域,曾為了處決艾爾文而搭起處刑檯,亦曾為了加冕正統皇室而豎立起高檯。

天與地之戰後十年,皇室在廣場中央立起艾爾文與其愛駿的雕像,面朝海的方向,象徵帕拉迪島追求知識的靈魂,以及推倒極權,崇尚自由的渴望。該廣場則命名為「史密斯廣場」。

艾爾文與攝影科技失之交臂,未能留下影像,工匠係依艾爾文初任分隊長時期僅存的畫像,及昔日戰友描述雕琢而成。

惟該雕像在政權更迭中曾遭摧毀,加以細節紀錄的缺失,後經決議不做修復,附圖為廣場現況,以及雕像透過AI技術模擬還原的修復畫面。

文物典藏

波洛領結

本基金會館藏為複製品。
艾爾文升任團長後使用的波洛領結,真品在艾爾文於瑪麗亞之牆奪還戰殉職數月之後,隨同下葬。

巨人手稿

艾爾文領兵對戰羅德·雷斯變成的奇形種時,以左手繪製,留下的珍貴手稿。由當時仍為調查兵團成員的希斯特莉亞‧雷斯保存,以艾爾迪亞皇室名義捐贈。

調查兵團臂章

退役士官長里維‧阿卡曼捐贈。

團長軼聞

有關艾爾文‧史密斯的個人情史,並無明確記載。有一說艾爾文於訓練兵時期曾經迷戀酒館員工瑪莉(全名不可考),後因職涯選擇放棄追求。

另一說艾爾文與其士官長里維‧阿卡曼之間的信賴關係可能超越戰場同袍,兩人經常在會議後私下晤談,也有人暗示,里維前期坐擁人類最強士兵盛名,卻對艾爾文表現出無條件的服從,以及雙方戰略上的絕佳默契,都與其間的浪漫情愫有關。傳言兩人在無數夜裡獨處,在艾爾文的最後一戰前,以及死亡當下,皆是里維士官長陪伴在側。

後者說法認為艾爾文與里維身為長官,卻共同使用調查兵團宿舍為有利證據,惟當時調查兵團資源與設備缺乏,多名士兵共用宿舍並非罕見之事。據悉在艾爾文逝世後,里維士官長便搬進單人房,將空間騰作議事使用。



 里維士官長(前排左一)。該照片為天與地之戰前夕,於帕拉迪島境內首次搭建的相館所攝。

©Erwin Foundation / Founder: zuo
For the celebration of October 14th, 2024.